刊期:2009年11月7日
~再談單一源流教育~
上個星期寫的《單一源流與國民團結》一文,接獲幾位朋友對單一源流教育的看法。
綜合大家的意見,大致上應該都是屬于普遍華社,不管是個人或團體的立場一樣,即是:無論如何都要堅持母語教育。
一家電子廠的董事經理KC跟我說,我國應該繼續執行多源流教育,就讓小學以母語教學,而國文與英文是必修科;上了中學,就應以英文作為教學媒介,但繼續必修母語與國文。
這樣可說三全其美,母語與國際語文都能掌握好,族群的語文能夠發揚光大,馬來西亞的國家語文國文,也得以堅持。
KC說,馬來西亞出產的大學生,其實對本身選修科系知識的掌握是一流的,從理論到實踐都難不倒他們。
可是,他說,在一些專業領域,書信來往、作業報告都是以英文為主,而“國產大學生”呢,卻連寫一篇簡單的英文報告都錯漏百出,語法不當或表達錯誤,還有連簡單的英語都說不清楚,都是讓資方對他們“刮目相看”的難堪情況。
這是多麼可惜的事,在商言商的企業,如果要另花時間讓已聘用的“專業卻語文不通”的僱員來學英文,那可不符經濟效益了。
再來,另一位朋友則強調,國家憲法第152條文已經清楚闡明,國文是國家語文,但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使用、教授或學習其他語文。
所以,他說,如果出現異議,應該回到聯邦憲法,一切以這為準,無需爭論不休。
他也提到,國家原則的第三條是“維護憲法”,意即國家政策都得以憲法所闡定的內容為依歸,如果某人的一句話可以推翻憲法賦予各族人民的各種自由,豈不是藐視了國家最高的法律,也等于國家沒了原則。
馬六甲從事教育科研工作數十年的鄧日才校長也提過,按照教育原理來說,即使是資優生,若以母語或第一語言來學習,可以鑽研得更廣深,根基更穩,不限於考好成績而已。
走向全球化時代,地球村的競爭越來越大,而本來就擁有語文方面優勢的大馬人,為什麼不好好善用這個優點來強化國民的在各個方面知識的水平?
馬來西亞面對的挑戰,不應該依然僅僅局限于國民團結這一塊,國家應該把眼光放更遠,此時應是維護與發揚國家特色,進攻國際舞台的時候,若還三不五時一再挑起讓各民族都不舒服的課題,政客再忙來忙去澄清解釋還是發表立場,對國家一點幫助都沒有。
孰不知,我們國內還在攪局的時候,很多本來落后我們的國家,都已經超越我們了。
國民團不團結,不是只靠單一語文就可以做到。國人本來就相親相愛,獨立這麼多年也經學會什麼是忍讓、尊重,還有“共存共榮”,企圖以同化政策對來團結國人,那是大錯特錯。
全國逾6萬名友族生在華小唸書,印證了很多開明的父母,已經清楚看到多源流教育的美麗,它能夠栽培下一代具備更優勢的競爭條件。
而那些周轉在所謂“愛國、護民”的政客和學者呢?難不成是知識過于淵博,變成“太簡單”的道理都沒法理解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