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手語

最近我在學手語。

不是為什麼,都是為女兒。

女兒的大愛幼兒園沒記錯應該是在11月8日辦畢業典禮,于是她的班有上台表演,女兒是負責手語部份。

只是,那小瓜很沒有耐性,學的時候是很快,只是排練時就是不高興時什麼都不做,或者在台上搗蛋隨便亂亂來,弄到我相信老師也不懂到會還是不會。

于是呢,其中一個愛心媽媽就借來了手語書及dvd,老師咧就叫我在家幫女兒練習。

呵呵,沒法子囉,只要也要跟女兒學囉。

其實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是學得很好,只是為了配合女兒,一定要在她面對也教她,所以算得上是學得不錯的。

不是很難,但是左右邊手的動作有時還是弄錯。

女兒上台表演的歌曲是《心中的聲音》,旋律慢,很適合我呆頭呆腦的媽媽學上手,哈哈!

現在天都要記得給女兒練一練,她還是一樣我行我素的,在我們面前一邊演就一邊玩耍,弄得我一定要拿支藤鞭在旁邊,等著她故意搗蛋時候打下去,然后沒有好好比的話就再來一次。

只要重複第二次,女兒就會煩燥了,一下子說腳酸啦,一下子說累了啦,不然就是說頭痒扒頭,臉痒扒臉那種等等,所以很多時候就是撒嬌一臉臭臭或者發著脾氣心不甘情不願地表演完。

哈哈!

只希望她到時在台上表演好,不要壞了全場其他小朋友的演出就好了。

下面是女兒今天練習時比的一些表演,我媽昨晚剛給她前了新髮型,傻里傻氣的樣子,呵呵呵。







《心中的聲音》開始....(第一句)每當夜晚,很寧靜的時候....


我總是傾聽心中的聲音


說聲感恩,爸爸媽媽......


(歌的第二部份).....合十祈禱爸爸媽媽,平健健康,智慧慈悲


啊........啊.......


我是一個幸福...


....的孩子

《流欣歲月》30

刊期:2008年10月25日


~三聚氫胺以外~


三聚氫胺,看來好像是沒完沒了。

從中國奶事件開始,大家都一直認為只有中國才會有這樣的事,但是,這種“天算不如人算”,原來我們這裡也有,而且很多東西都有,而且也才發現到,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有。

說“天算不 如人算”,乃是因為都是人造出來的。

食物添加劑,是人創出來的;使用食物添加劑製造食品的,也是人;最后吃下肚子裡的,一樣是人。

也許,世界發展趨勢所“逼”,(其實應該是你用他用我用所以大家一起用),食物添加劑才會如此廣泛被使用,于是開始有人想辦法如何在付出最少的成本,製造出最多的產品,如此的成本控制與生產營運,才會最划算。 就這樣出“毒”品,然后是人人都在吃。

我們的國家算得上是治國體系健全的國家,從管山管水管土地管人管衛生管醫藥管垃圾等等的部門都有,同時也各有一套足以應對種種作業偏差的條例來管制人民。

但是叫人納悶的是,很多時候各部門的操后總是后和后覺,或者真的發生了“死人塌樓 ”事故后大家才緊張兮兮的說要採取“緊急”行動應對,事后還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好像變成了“救世主”。

也不是說沒有貢獻,不過是少了“死掉”的那個人沒有機會“受惠”,或者已經中毒的人還要花時間精神金錢去治病(還不一定會治好),所以,這樣的局面還是顯得有些不圓滿啦。

像三聚胺事件在我國接二連三地出現,很多吃的一下子可以吃,一下子化驗出來又不能吃;再一下子這裡的可以吃,外地卻發現不能吃;還有還有,這個化驗室的化驗結果說安全,另一個化驗室的卻又說超標……

我想很多人都這樣看來看去,聽來聽去,已經不知道哪個東西可以安全吃,哪個東西不安全不能吃,大家都開始變得神經質了。

三聚氫胺以外,不知人民健康指數上的精神病患者會不會增加?那衛生部到時候應該要先禁止三聚氫胺,還是嚴拿奸商,還是要趕快找來足夠的藥物應付人民的精神病發作呢?

《流欣歲月》29

刊期:2008年10月18日


~一“大漲”與三“小降”~


我國汽油價格在今年6月間每公升調高78仙,8月起至今又分別調低三回。

一比三,當然是三比較多。

想起一則衛生紙廣告,廣告到最后一再強調:一比二多、一比二多,意思就是那品牌衛生紙每一捲的紙量比起一般衛生紙兩捲的量還多。

我們的油價趨勢,還真很像上述衛生紙廣告。一次調整就是78仙,后來三次的小小降幅,加加起來才不過40仙。

雖然這樣的降幅是佔了78仙的約51%,但是,這個數目並沒能對普通老百姓起什麼作用,頂多是汽油開銷是少了一些些。

可是的可是,油價飆高之時,百貨也跟著漲價,而且,這樣的“定律”是,漲了價的東西怎會再下跌?所以,我國油價三度調低,到頭來消費者還不是一樣處于“高消費”狀態?物價高通膨高開銷高……面對生活壓力高,老百姓的血壓也變高。

首相日前開始出聲,表示政府已調低油價了,商家也要隨著調低貨價,否則將被對付。

只不過,整個社會的消費鏈,早就在汽油漲價之時給“掛著”了,要調低可不是簡單的事。

一般製成品工業,業者在購置原料之時肯定是以大量買進,肯定要“屯貨”以應付一段日子的生產線,所以,即使是油價跌,廠家並不一定在當天或那之后就補購新貨,而所謂的原料成本也不會馬上跟著跌。

因此,單在製造的成本方面,就沒法做到“降價”的要求,商品製出來后,價格當然也不會低。而消費者買到的,也不會是便宜貨。

也許會有一些生意人會以如此的藉口當作不調低物價的理由,但是追根究底,是誰促成這樣的處境,讓某些人有機可趁?當初決定調高汽油價格,早就該深入想一想,現在想來亡羊補牢,恐怕是要面對很大的困難,因為涉及層面太廣太大了。

一“大漲”與三“小降”,一比三多引起的“禍害”,看來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回到平衡點,政府還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