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心@
《心有鈴繫》 ●鄭欣玲(刊期:24-10-2007 星洲古城)
~~請你正信~~
最近有一群人,數目驚人的一大群人,腳步絲毫不敢停下一秒鐘的追隨他們的“偶像”,希望能夠到對方的“光”和“力量”來給自己的人生“加分”,然后相信這樣過后,自己的生活就可以順順利利。
一大群人擔心自己得不到所謂“佛光”的普照,結果在其中一項活動上,爭先恐后要求偶像給他們加持,不只是你推我擠,還瘋狂追著他的座車,情況險些引起混亂。
對于這一群人的如斯的勇敢與虔誠,我真的深感“佩服”,他們可以為了得到加持,然后可以連自身安全都不照顧的瘋狂舉動,我想,我永遠沒有這般能耐做到。
或許是因為我對宗教不夠虔誠。
我不算是正宗的佛教徒,我沒有皈依,我不會唸佛誦經,也不懂禮佛方法,但我還是偏向于喜歡瞭解佛陀教育,因為教育是比較生活化的,也比較能夠履行在生活裡頭。
可能會有人認為我沒有資格來批評他們“虔誠”的行動,我接受這個,因為我知道,他們只要引用其中一部最簡單的經典來跟我說“佛”, 我一定是“拗”不過的。
然而,不懂佛陀經典的人不代表他不能成聖人,現今世上太多的誘惑,即使一個信徒能夠對佛陀所說過的話倒背如流,也未必真的能夠體驗及實踐佛陀教誨。
所以說,信宗教,還是選擇“正信”比較穩當,不只不會誤了自己,也不會誤了身邊的人。
如聖嚴法師所說,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好像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他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
前幾天遇到一位師兄,跟他聊起現今宗教的“混亂”,他說,這是佛陀曾經比喻的“獅子身中蟲,還食獅身肉”的現象,也是世尊曾經的預言。
師兄說,佛陀是全知的,所以他在2千500多年前可以預言現在、未來的情況,可是,佛陀不是全能(偏偏許多人如此認為),即使世間出現歪道,佛陀也沒法去改變,因為這是世間人的共業,只有人類可以自救。
而這個,就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一樣,看似淺白簡單,唯又有其中奧妙。
2007年11月4日星期日
《心有鈴繫》III 之《有德之人,方有尊嚴》
@好文共賞@
《心有鈴繫》 ●鄭欣玲(刊期:17-10-2007 星洲古城)
~~有德之人,方有尊嚴~~
甫圓滿結束的“三山久久,重陽登高”活動,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相信當天有參與這項活動的人,整個場面中的氣勢,迄今依然澎湃在胸膛間。
我當天錯過了這個活動,但是,從隔日報章上的報導,還是能感受到這活動的盛況,重陽登山,眾人登的是三寶山,是古城人的寶貝山,其意義之遠大,肯定非筆墨所能形容。
“三山九九,重陽登高”在山頂上舉行的祭禮,著重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簡單隆重。由95歲高齡主祭拿督沈慕羽領讀的祭文,更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大家對祭文用詞簡潔、有力,強調“民德”與“尊嚴”的內容深有同感,我雖沒在場,但在看了祭文后,亦不禁被祭文最后一句話“民德,尊嚴以立”所“牽絆”。
曾子說:“慎重追遠,民德歸厚”,意思是指謹慎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追念祭祀祖先,如此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于淳朴厚道。
從以上譯義,我們也可發現,“慎重追遠”,強調的是人們對于文化和道德傳承,應當秉承的態度和責任感,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祖輩的教育,身后對后世子孫有何影響,都應當深思熟慮。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此態度做人做事,社會風氣就會淳厚樸素。
這也就是所謂“德”的其中之一。
我們的先賢強調“以德治國”、“以德治眾”,強調出德治,乃是思想建設和精神文明,德治,應從領導做起,就如宋人李邦獻所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只有領袖先搞好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有“本事”做到以德服人。
可是,社會上許多“高高在上”的領袖,有了權勢,總會忘記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更會錯誤認為平民百姓是他的下屬,必須聽命于他,孰不知他站在眾人面前,應當秉持比任何人都要高的道德修養的人,就是他自己。
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抱著官僚作風處事,即使有再高的權勢,表面看來大家都敬他三分,其實在他背后,大家都在辱他七分,做人做到如此,哪還有什麼尊嚴可言?
人格對于一個人來說,它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地位權勢會隨著領導職位的終結而畫上句號,唯有崇高的道德品德,才會讓人真正敬佩。
所以,做個有德之人,克己復禮,那麼,我們才會有真正的尊嚴。
《心有鈴繫》 ●鄭欣玲(刊期:17-10-2007 星洲古城)
~~有德之人,方有尊嚴~~
甫圓滿結束的“三山久久,重陽登高”活動,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相信當天有參與這項活動的人,整個場面中的氣勢,迄今依然澎湃在胸膛間。
我當天錯過了這個活動,但是,從隔日報章上的報導,還是能感受到這活動的盛況,重陽登山,眾人登的是三寶山,是古城人的寶貝山,其意義之遠大,肯定非筆墨所能形容。
“三山九九,重陽登高”在山頂上舉行的祭禮,著重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簡單隆重。由95歲高齡主祭拿督沈慕羽領讀的祭文,更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大家對祭文用詞簡潔、有力,強調“民德”與“尊嚴”的內容深有同感,我雖沒在場,但在看了祭文后,亦不禁被祭文最后一句話“民德,尊嚴以立”所“牽絆”。
曾子說:“慎重追遠,民德歸厚”,意思是指謹慎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追念祭祀祖先,如此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于淳朴厚道。
從以上譯義,我們也可發現,“慎重追遠”,強調的是人們對于文化和道德傳承,應當秉承的態度和責任感,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祖輩的教育,身后對后世子孫有何影響,都應當深思熟慮。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此態度做人做事,社會風氣就會淳厚樸素。
這也就是所謂“德”的其中之一。
我們的先賢強調“以德治國”、“以德治眾”,強調出德治,乃是思想建設和精神文明,德治,應從領導做起,就如宋人李邦獻所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只有領袖先搞好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有“本事”做到以德服人。
可是,社會上許多“高高在上”的領袖,有了權勢,總會忘記了自己扮演的角色,更會錯誤認為平民百姓是他的下屬,必須聽命于他,孰不知他站在眾人面前,應當秉持比任何人都要高的道德修養的人,就是他自己。
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抱著官僚作風處事,即使有再高的權勢,表面看來大家都敬他三分,其實在他背后,大家都在辱他七分,做人做到如此,哪還有什麼尊嚴可言?
人格對于一個人來說,它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地位權勢會隨著領導職位的終結而畫上句號,唯有崇高的道德品德,才會讓人真正敬佩。
所以,做個有德之人,克己復禮,那麼,我們才會有真正的尊嚴。
有些懶
最近都沒啥心情做什麼。
我也不知道做麼,連網都懶得上。
部落格本來想早些就上來增加一些東西,但一上了網還是懶了然后很隨便地check mail后就下線。
真是沒什麼心情。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只是極短篇,沒有什麼內容,大家不容花頭腦去看。
呵呵,也許是日子過于平淡吧。
不過,總算起來,還是還好。
像白開水那樣,非常好喝醉^-^
我也不知道做麼,連網都懶得上。
部落格本來想早些就上來增加一些東西,但一上了網還是懶了然后很隨便地check mail后就下線。
真是沒什麼心情。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只是極短篇,沒有什麼內容,大家不容花頭腦去看。
呵呵,也許是日子過于平淡吧。
不過,總算起來,還是還好。
像白開水那樣,非常好喝醉^-^
订阅:
博文 (Atom)